當前位置:首頁 > 技術文章
8-1
中國是茶的故鄉,據傳始于神農時代的茶文化,至今已經流傳數千年了,蘇東坡有詩云,“欲把西湖比西子,從來佳茗似佳人。”除了贊嘆西湖之美,更是把茶與美人相比擬,足以見得,茶已經成為了國人心中的重要文化符號。當中國茶遇上數字化,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現代科技的發展給中國茶的綠色高質量產出提供更多可能。為助推中國茶的科學種植、智慧產出,托普云農充分利用自身在農業產業發展中的優勢,延伸拓展到茶產業領域,構建“茶葉一件事”全場景數字茶產業平臺,圍繞數字茶園、生態防治、產供銷一體化、農文旅融合...
8-1
安徽省滁州市南譙區烏衣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占地11.3萬畝,已建立起白廟、黃圩、汪郢三個省級示范點,積極推廣優質良種、農業全程機械化、農業信息化,并實施測土配方施肥和植保等綠色防控措施,致力于創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基地。2015年,在“互聯網+現代農業”的科技背景下,浙江托普云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托普云農”)為南譙烏衣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區打造大田“四情”監測信息系統,對農作物蟲情、墑情、苗情、災情進行實時監測,并及時反饋,便于從業人員采取硬度措施,是農業生產的“千里...
8-1
近年來,天津市致力于加快構建病蟲害監測預警體系,在全市建立“市-區(縣)-基層點”三級病蟲害監測網絡,對農作物病蟲害進行監測預警。2020年,天津市農業農村委批復了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疫情監測中心天津分中心的田間監測點建設項目,并提出建設完善的天津市農作物重大病蟲害數字化監測預警系統。在政府的支持下,目前在天津市寶坻區、薊州區、武清區,托普云農本地化部署了病蟲害智能監測預警系統。托普病蟲害監測預警系統包含了物聯網平臺、智能蟲情測報燈、氣象監測系統、害蟲性誘測報系統、害蟲遠程實時監...
7-31
貴州與長三角地區一水相依,自古因茶結下不解情緣。隨著國家東西部扶貧寫作的深入展開,長三角地區茶葉企業家攜資本、技術、市場等資源積極進駐貴州,推動了貴州茶產業的快速發展。自此,貴州茶葉質量不斷強化、品牌度也大幅提升,并提出干凈茶理念,深得全國消費者的認可。貴州茶園綠色防控示范基地為推動茶葉綠色生產和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將貴州干凈茶理念應用推廣至全國。近日,全國農技中心在貴州甕安舉辦茶葉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培訓班,全國農技中心主任魏啟文、中國工程院院士宋寶安、浙江省土壤與肥料管理協會...
7-31
構建綠色高效的鄉村產業體系是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途徑。黨的報告提出,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我們需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因此,廈門同安試點生態茶園建設,堅持以綠色發展鄉村振興。所謂生態茶園,就是利用先進科學技術,發展綠色物理、生物防控舉措,減少茶園化肥農藥的使用。去年,同安區就開始試點生態茶園建設,通過在全市創新試點太陽能殺蟲燈項目、鼓勵生產主體使用有機肥、統防統治等方式,不斷推動傳統農業產業轉型升級。這其中,不可忽視...
7-31
日前,農業農村部等三部門聯合印發《關于促進茶產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適區適種、適品適種的原則,農業農村部已會同財政部累計安排中央財政24.9億元,支持浙江、安徽等茶葉主產省建設7個茶產業集群、15個茶產業園和73個茶產業強鎮,引導茶產業集聚化、標準化和全產業鏈發展。中國作為最大的茶葉生產國、消費國和重要的出口國,茶產業發展歷史悠久,擁有眾多區域優勢茶品種,比如武夷巖茶、祁門紅茶、黃山毛峰、君山銀針等等,茶葉品牌化發展健全。其中,綠茶以浙江省最為出名,行家一般都知道,有特...
7-31
“十三五”以來,我國先后發布了《中國智慧林業發展指導意見》《“互聯網+”林業行動計劃——全國林業信息化“十三五”發展規劃》《關于加快中國林業大數據發展的指導意見》《關于促進林業和草原人工智能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文件,積極推動智慧林業建設。甘肅太子山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緊抓時代機遇,以“數字化轉型”為契機,“智能化發展”為抓手,聯合浙江托普云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甘肅太子山自然保護區智慧管理平臺,對太子山轄域內127萬畝林區進行資源立體感知和業務數字化管理,解決林區資源數據分布零散、...